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

玉米跟风商品市场上扬,天气因素决定后期走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31 浏览次数:93
  目前,在结束前期的大幅回落及振荡走势之后,商品市场多头卷土重来,部分品种已经突破了前期的振荡区间,并表现出较强的上涨欲望。从盘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周边市场强劲走势带动下,以往市场活跃度较低的玉米近期也出现大幅增仓的态势,期价波动幅度较大,资金流入明显,但新季玉米上市在即,政策面调控压力不减,玉米价格的上涨有着明显的跟风嫌疑。尽管美玉米单产可能下调以及近期东北地区气温突降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利多题材的炒作,但在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以及东北地区早霜天气未出现之前,任何的猜测都只是一种炒作。笔者认为,短期的玉米市场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提振下获得一定支撑,但在产区未出现早霜天气的情况下,玉米价格预计仍难有较大的突破。
  
  一、玉米关键生长时期,天气成决定性因素
  
  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中的农业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在玉米生长发育期中,最关键的天气灾害有3个:一是春季的低温冻害;二是夏季的干旱;三是秋季的早霜。一般而言,玉米灌浆和成熟期,如遇到低温冻害和早霜天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是玉米最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在灌浆成熟期,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6度时,玉米停止灌浆;遇到3度低温停止生长;当气温降至2度至零下4度时,玉米植株完全死亡。目前,国内东北等地春播玉米以及黄淮等地夏播玉米已经进入灌浆成熟阶段。从吉林省长春当前的气温情况来看,短期内气温仍处于正常的区间内。据了解,历年长春平均最低温度是10度,短期当地未出现极端低温天气,但后期天气的变化仍需关注。
  
  二、调控压力不减
  
  从短期市场表现来看,政策性拍卖对市场产生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市场对于政府调控能力的怀疑已经渐渐平息,国储玉米拍卖的持续性以及数量的稳定性证明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仍然存在。据了解,9月7日国家临储玉米的拍卖数量为97.6万吨,临储玉米的拍卖数量依然维持在100万吨左右的水平,跨省移库玉米的拍卖数量为62.4万吨。其次,从近几次拍卖的成交情况来看,自8月24日临储玉米拍卖数量恢复至100万吨之后,拍卖成交均价持续下滑,如8月31日临储玉米的拍卖成交率为33.06%,成交均价为1617元/吨,两项数据均跌至年内的最低点。与此同时,由于政府为打击市场投机囤粮等行为,不断修改拍卖政策方面的漏洞,包括出台限定拍卖企业类别、拍卖数量以及规定参与竞拍的企业需要相关部门开具的生产能力证明才能进行拍卖等较为严厉的措施,这对于打击市场投机行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除以上措施之外,9月3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再次发布公告,要求对参加过今年8月24日和8月31日东北玉米竞价交易会的企业,要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已按有关规定建立了统计台账、定期报送了统计报表,并符合《国家临时存储粮食(东北玉米)竞价销售交易细则》相关规定,才可以继续参加9月7日及以后的东北玉米竞价交易会,此举在于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管,提高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拍卖的成交情况也更能显示市场的真实需求。
  
  三、现货市场价格局部出现拐点
  
  尽管从当前的进口成本来看,受CBOT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影响,进口玉米成本已经高于广东港口国产玉米的价格,但受前期有利价差影响,后期仍有前期已定购的进口玉米到港。目前,广东港口优质玉米销售成交价为2070—2080元/吨,较上周下跌了30元/吨;鸭料用玉米成交价为2020—2040元/吨。当前港口总库存在30多万吨左右、总体供应较为充足。据了解,9月中旬前,广东港口仍将有大量玉米到港,而且当前需求方采购态度略显谨慎,后期库存仍将继续增加,届时玉米价格将继续走弱,进而会影响到北方港口玉米价格走势。此外,由于华北主产区新产玉米即将收获上市,因担忧届时整体玉米价格受拖累下行,当前已致使多数粮商出货意愿较强。
  
  四、后市展望
  
  从当前商品价格的走势来看,多品种联动上涨再次显现,单一品种的基本面难以阻挡整个商品市场的强势上涨潮流,在商品整体上涨的背景下,大连玉米期价在面临新玉米上市压力下仍然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但从技术图形上看,短期内主力1105合约仍处于2000---2050元/吨振荡区间,技术上还未形成突破,因此,操作思路偏于振荡,投资者需关注振荡区间上下沿期价的表现。后期来看,基本面供需格局的变化取决于9月下旬之前的产区天气变化。另外,即将公布的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单产数据也较为关键。笔者认为,如果后期产区早霜天气未出现,并且可能出现的低温天气未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那么国内玉米价格短期内仍具有阶段性回落的可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